被搁置的生活

先分享一篇最近读过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中的一篇文章。

被搁置的生活

我的博士毕业论文淅淅沥沥写了三年,终于快要答辩了。三年来,我慢悠悠地在图书馆、家、河边公园、咖啡馆之间晃。左晃晃,右晃晃,一天写几个字了事,跟给公社干活挣工分似的。
虽然晃晃悠悠,可是三年来,我不辞辛苦跟人宣称我在“赶论文”。每当有人问我,“忙什么呢?”我就理直气壮地说,“赶论文呢”。

说得多了,自己也就信了。一旦自己都信了,就开始行色匆匆,一付“谁也别理我,忙着呢”的架势。瞧,他们在忙着谈生意,写材料,评职称,种粮食,倒卖国有资产,打伊拉克,而我,我忙着“赶论文”。听听,“赶”论文。就是靠着这点虚张声势的忙碌,我获得了一种滥竽充数的成人感。

成人感,总是必须的。我三十了,不能再穿着蕾丝花边裙子,在公园里蹦蹦跳跳,把一个又一个下午,像难吃的水果一样,咬一口就吐掉。

虚假忙碌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开始为了“事业”,而搁置生活。我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上面列举着我“写完论文以后”要做的事情。在过去三年里,这个清单不断变长,其中包括:尽情地看恐怖推理小说;把我CD中所有好听的歌整理出来,自制CD;打Mario最新版的游戏;一周去看两个话剧;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去旅行,住上两个月;好好读一遍世界史;研究拉美的政治经济;学跳探戈;写惊世骇俗的小说……总而言之,我把自己全部的“兴趣”、“爱好”、“愿望”、“梦想”,或者说,“生活”本身,都给推迟到了“论文完成之后”。我的论文简直就是一个一病不起的亲人,把我牢牢地栓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哪儿也去不了。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万一我这三年里不小心出车祸死了呢?万一我今天,心脏病突发了呢?难道,这就是说,我其实有可能,生活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
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真叫我害怕。

那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我这些年要拼命干活,拼命挣钱,争取40岁退休,然后周游世界。
我看着他,没作声,心里偷偷想:万一,你40岁之间不小心出车祸死了呢?万一你今天,心脏病突发呢?

还有报纸上的那些父母,非常感人、并且非常自我感动地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等他们长大了,有出息了……

我又偷偷想,万一,你在孩子长大之前不小心出车祸死了呢?万一你今天,心脏病突发呢?

我默默焦虑着,自作多情地为每个人伤感。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万一你今天,心脏病突发呢?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虽然在你梦想的To Do List上列举了无数想做的事情,但如果没有实际的行动,所有的事情都只是纸上那一排排文字而已。就像现在文艺范儿们所流行的那句“一个人的一生需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想做的事情在经过简单的合理性考虑之后就应该马上去做。

我不怀疑那些用GTD,To Do List这一类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事务的人,这样的方法对某些人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但对于执行力不高的的人来说只能让一个人的拖延症渐渐的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救。所以,Just do it不仅仅只是耐克的那句广告词,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我们自己按照这句话去做的。

您也许会感兴趣:

被搁置的生活” 有 6 条评论

  1. 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就是:别只顾着看别人,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
    大概就是这样,自己想要的先放在了一边,要去做别人眼中有成就感的事业,而且自己不知不觉中也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渐渐的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IT青年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